close

986679877  

(書封取自網路)

作者陳思宏先生的臉書連結,給對德國和對自由有興趣的你/妳:https://www.facebook.com/rebelliousberlin?fref=ts

 

  這學期學了德文,學習理由超莫名奇妙的,因為最近迷上APH的德˙國路德維希,就連德文也一起學了!想當年迷上法叔法蘭西斯的時候,暑假一放立馬衝師大報名法文班。現在衝時間只能先上週末東吳的德文,而且德文又超級難唸的,為了維持學習熱度,就在圖書館借了這本,陳思宏的《柏林繼續叛逆-寫給自由》。

 

  為什麼叫做繼續叛逆?因為他先前有出一本叫做《叛逆柏林》的書,而這是繼續,是故學校圖書館真是超莫名的,為什麼沒有一就有二呢?(雖然也有可能是剛好被借走)是說學校關於德國文化方面的書真的超少,除了《一個德國人的故事》、《從俾斯麥到希特勒》等比較歷史向的書,旅遊或人文方面的就比較少,好不容易有一本有很大的圖片、看起來很新的書,一拿到就立刻借了,看旅遊書是最大的樂趣~既然不能去,就先在書上看個夠吧。

 

  或許因為是《繼續》了,個人覺得內容比較偏向非旅遊,而是作者在德國長居的一些觀察體驗,不過也可能上一本就不走熱門景點路線也說不定,沒看過書以前也說不准。

 

  柏林在想像中是什麼樣的城市?德國人的首都,大概會是一板一眼的吧?街頭上有很多熊熊擺飾(柏林金熊獎)現代化冰冷的建築,倒塌的圍牆碎片,以及大量青少年發揮創意的街頭塗鴉。很久以前看過的介紹德國的書籍,給我的印象是這樣的。

 

  在這本書裡,作者的照片給人的感覺也是涼的,是冰的,是寂靜的。但不會令人不寒而慄,那是種看著一大片美麗的冰雪的感覺,不知道是作者攝影的感覺,或是還是連結了我對柏林的印象。

 

  內容分為三部份「面對歷史的幽魂」「不用歸還的自由」和「繼續叛逆故事」

 

  我喜歡他在第一部分敘述到的,德國擁有過悲慘的歷史,無論是希特勒的崛起,或是大量屠殺的猶太人,他們廣設紀念碑和紀念告示,保留城市中最精華的地段給這些歷史痕跡,越是恐怖痛苦的回憶,越令其建築、遺跡留下,無時無刻提醒別再重導歷史的覆轍。一間書店的地下室,曾是保存納粹政府禁止之書本的地方;偌大的莫阿彼特就監獄歷史公園,寂靜地悼念受政府迫害的人民;動物公園街四號的別墅,關著德版樂生療養院......

 

  「有髒污的歷史不能漂白,紀念碑在城市各個角落存在。」

 

  面對過去,德國人很勇敢。有時候看著為古蹟保存抗爭的社會團體,看著大興土木拆掉歷史痕跡的我國政府,常常會有不勝唏噓的感覺,我國的政策導向常常是經濟為大,其他次之,老實說當經濟繁榮的時候,是否就能掩蓋掉白色恐怖的過去,是否就能掩飾二二八事件的傷痕?這有點扯遠了,但看外國想台灣,希望總有一天,能夠得到不被美化修飾的真相。

 

  第二部份就是關於德國人的描寫,在傳統的嚴謹及認真以外,看德國的青年如何描繪未來、德國社會的種族、政治、性別認同,在圖書館或在水果攤。其實這裡有點難分類,反正就是,「自由」。不同的社會有不同的價值觀,德國人和臺灣人一定想得不一樣,不然台灣不會在適用德國法律的時候,會用得有點一知半解的感覺。這不是批評台灣不好或德國好,只是這樣對比一下看一看,好的可以學習,壞的可以改進。像是以我的個性和學法文學久的習慣,就真的超不能接受,德文字的每個單字都要唸出音來,他很少有像法文那樣省略的音節,所以一堂課三小時下來下巴都快脫臼了...從語言可以看出一個國家,他們要多一板一眼,在法律的適用上也可以看到,我就覺得這是台灣可以轉圜的地方。

 

  不過純屬個人意見。因為這樣多階層的檢驗之下,德國人的權利可以被保障的很完整,但是相對的,如果我國政府做了一樣的事情,說不定會被說擾民吧?這就是國情不同,文化不同,價值觀和應對方式一定也會不同。

 

  「青春的關鍵字,是獨立,是愛。」  

 

  最後一部份這個繼續叛逆,有同志、有夜鬼、有母親、有農夫、有攤販、有廁所阿姨、有梅莉史翠普XD

 

  大概是呼應那個繼續叛逆的標題,這裡是各式各樣的人,形形色色的故事,他們的選擇很不一般,看到的很不一般,感受很不一般。這樣的人或許一生能遇上幾次就很難得,他們不一定是傳統的典範楷模,但他們的故事絕對值得聽完後,闔上書本,再好好的思考一下。

 

  所以我就這樣思考了好多次,而遇到一本好書最幸運的,莫過於它能令我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甚至短一點、近程的,我想成成為怎樣的人,過怎樣的生活。

 

  他不是傳統旅遊書,他不介紹柏林知名景點,但藉著作者的筆,流暢精巧的文字,可以帶你看見一個不一樣的柏林。

 

  推薦給妳/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éci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