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SC_1955.JPG

 

  07.24,上午換了個新髮型,下午便拋棄所有應該複習的法律書籍,溜到台北來趟微旅行。從台大醫院的Ubike站出發,途經舊台大法學院(現今台大社科院)和林安泰古厝,再回到台北車站搭車回家。

  

  或許就是所謂有緣千里來相逢,台北車站這麼大也可以在轉角遇到依庭,明明昨天才說了不約今天就巧合兩次,地點巧合、時間巧合。一起喝了杯咖啡,接著,她上她的英文課,我則騎著小黃出發。

 

  第一站很近,從常德街轉徐州路,一下就到了舊台大法學院,也是現在的台大社會科學院。暑假期間本來就沒人,只是沒想到佔地不大的校園,或許是紅磚建築的斑駁感,仍然有點怕怕的。

 

  

DSC_1956.JPG

 

  手機最討厭的就是不立刻檢查都不會發現自己拍歪了,但是太急著出門沒帶相機,失策。

 

DSC_1961.JPG

  

  後排教室,真的非常有歷史感。日本時期作為台灣總督府高等商業學校,大約在國民黨政府遷台不久(1947),將原為台北帝國大學文政學部拆成法學院及文學院,文學院留在台大校本部,法學院則遷至徐州路這裡,沿用這棟建築。乍看之下,其實和建中有點像,都是所謂的「紅樓」、日式西洋建築。

 

 

DSC_1962.JPG

DSC_1963.JPG

DSC_1964.JPG

DSC_1966.JPG

 

  

  拍照當下遠方雷聲不斷,一邊擔憂趕不及騎車到下一站,一邊急急結束了這裡的行程,舊台大法學院佔地不大,真的能進去的地方也不多,大約晃個十來分鐘,只可惜天氣忽明忽暗,手機又不比相機,拍出來的照片還是差強人意。

 

  嘛,等天氣好點再來一趟就是了,因為它這麼近,近到其實我經過不少次,只是從來都不知道,原來就是這裡。

  

  話說它的教室真的非常陳舊,課桌椅也都還是木質的,作為大學的一部分我很難想像有這樣的教室(和國小很像的教室)論窗戶玻璃的積灰塵程度,很懷疑這裡究竟是否仍全部都有在使用,或是只使用部分桌椅明顯翻新的研究室,不過我不是這裡的學生,也很難問到了吧。

 

  就是個,為了小說的探訪之旅而已。話說這裡離台大醫學院真近啊哈哈。(欸)

 

DSC_1970.JPG

 

DSC_1971.JPG

 

  每根柱子外都有裝飾這樣的畫作,還有些是提筆寫字,不愧是歷史悠久的法律系,培育出眾多「菁英」的搖籃。

 

  各種情緒太複雜了,還是在下雨前上路吧。

 

 

地圖.JPG

 

 

  這是我的路線,主要沿著新生高架橋下的道路行駛。話說走路約一小時,大概是全部綠燈腳程超快的情況,騎腳踏車停停走走也四十來分鐘,不過很熟悉路況的肯定能夠更快。這一路上斗大的雨水稀稀落落,不斷祈禱讓我騎到林安泰,最後,上天聽到我的願望。

 

DSC_1973.JPG

 

  最後一個路口,過去就是新生公園。

 

  話說和其他大路相比,新生高架橋下騎腳踏車基本是與其他車輛共行,人行道的窄小程度和凹凸不平,沒有像信義路或仁愛路那樣,在人行道旁同時設置腳踏車道,相比是有點刺激,無論如何,安全優先。

 

DSC_1975.JPG

 

  遠遠的看到紅磚地板就很令人興奮,林家花園外面的地板也是鋪了紅磚,還有大龍峒保安宮,令我自動轉成看到紅磚就會HIGH的習慣(代表古蹟近了!)

 

  林安泰古厝正對面就有設UBIKE站,停了車,告別陪我騎過來的小黃,抬著有點顫抖的腳(果然坐著唸書太久體力都差了)剛進去,向設置於其中的土地公道謝,就下雨了。

DSC_1977.JPG

 

  附近應該是松機,還可以看到飛機起降,第一次這麼近看飛機超興奮的。

 

DSC_1978.JPG

 

  羊年,園區有好多羊。咩~~

 

DSC_1984.JPG

 

  第一次知道這個地方也是經由COS,這大概是我最廣大的古蹟資訊來源。天晴的荷花池很美,荷花盛開時很美,雷陣雨的磅礡之中,也是很美。

 

  不過被困在涼亭還被打濕到拼命打噴嚏就有點美中不足了。

 

  相較林家花園,林安泰古厝的規模是小了點,移建前似乎更大,可是現在也無緣目睹當時的情景了。林安泰古厝的安,是來自福建泉州安溪的「安」,泰則是在台灣開設商行榮泰行的「泰」。(資料來源維基百科)大雨來得太急沒個解說牌來得及看仔細,只好靠維基惡補一下,免得來過誰家都不知道XD

 

DSC_1988.JPG

 

  這幾週似乎都有在舉辦新生抓周活動,桌上滿滿的玩具,給新生兒們(重點應該是他們父母)一個將來寶貝會從事什麼行業的預測。

 

DSC_1989.JPG

 

DSC_1992.JPG

 

DSC_2007.JPG

 

  雕工細緻的床,上面的裝飾紋路似乎皆以貝殼做成。除了展示建築以外,每間廳房都有展示早期使用的傢俱,床架、化妝櫃、嬰兒床、躺椅、玩具等等。

 

DSC_2013.JPG

 

  早期的廚房。看了這個我才想起來,很久以前在外曾祖母家裡看過這個。小時候很喜歡看琦君的文章,裡面提到過一個遠自巴西嫁來中國的新娘,日日夜夜在廚房裡被婆婆打罵,那時的我總以外曾祖母家的廚房作為那個文章中暗無天日的廚房的想像,不過外曾祖母人是很好的,跟故事裡的壞婆婆完全不同。

 

  不過在外曾祖母過世後,就再也沒去過那裡了。

 

DSC_2033.JPG

 

  從假山上俯眺整個園區,荷花池那裡幾乎看不到。

 

  原本以為只是一塊形狀奇怪的石頭,沒想到規模還滿大的,造景也較林家花園的走起來刺激,下過大雨後一直處於差點滑倒的情況,偏偏山中也是一個人都沒有,邊走還邊在想如果在這裡跌倒,不知道要等多久才能有人發現呢......

DSC_2036.JPG

 

  入口。

 

  今日最大的收穫大概就是騎車過程,總覺得自己也能完成一些事情的成就感,不過新生高架下面實在太難走,結束林安泰古厝也接近五點,雙腳還在麻,最後是選擇坐公車回到北車。

 

  去年此時,我在札幌街頭遊蕩,一邊與陌生的語言對抗,一邊不斷在小角落發現驚喜。

 

  今年此時,我在台北,在自己的故鄉,用自己最熟悉的語言,我仍然可以做到某些事。

 

  記得自己走在大通公園的最後,看到了舊法院,在那裡參觀的感覺其實和在舊台大法學院或林安泰古厝無異,都是驚喜,是成就感,是小旅行時獲得的喜悅。充電以後好繼續上路,這是條漫長而看不見盡頭的路,如果不適時休息,會壞在某地吧。

 

  好險,我又走過來了。

 

DSC_2037.JPG   

 

  沿著工作人員的只是往前,是一大片大雨過後的水漥,不過映著天空的顏色也很美。

 

  雖然走到最後布鞋還是溼了.....而且這條路的盡頭就是洞穴,在沒有斑馬線的情況下,只好看時機衝啦。

 

DSC_2038.JPG

 

 

  回程坐222公車,看到教育部前只剩警察而未見學生,這幾日反課綱亂調運動如火如荼,今早看到的消息又是令人難過的。什麼時候,政府成了必須對抗的對象,去年的318讓大學生衝一次立院不夠,今年又逼得高中生也得站出來,甚至需要用到霹靂小組.....

 

  不知道除了憤怒還能做些什麼,不知道什麼時候,我們才能說自己的故事,就像我的法文老師小圭說著他們法國的歷史,臉上帶著的表情是那麼自信而驕傲。

 

  我以為對我們最重要的是,腳下所踩的土地發生過什麼,從南島語族來到這座島上,從各種民族不斷的在這座島上交織出的故事,真正的「歷史」,而不是「中國」發生過什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écile 的頭像
    Cécile

    Je suis là, comme je l'ai rêvé

    Céci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